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簡赫琳專欄﹣世界之眼9】『做』的民主-DO-OCRACY: 荷蘭經驗



政治學博士/文藻外語大學 國際事務系副教授  簡赫琳


民主體制 (Democracy) 存在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不就是可以提供在這政體中的人更好生活與追求幸福的權利與機會至於這個民主體制要如何來運作,其實可以是再討論與從做中修正的。從傳統的代議制民主,近年來各國都經歷了不同程度人民對代議制度的不信任,而公民對黑箱程序抗議的其中一個結果就是導致公民要求更多直接民主 (Direct Democracy)或公民參與 (Citizen Participation)公共政策制定的機會。

在跨越北大西洋後,再過去一點的「荷蘭」近幾年就興起了另個新的創字,叫 「做」的民主 (英文是Do-ocracy;荷蘭文為 doe-democratie)

這個新的概念是由Ted van de Wijdeven Frank Hendriks 2010年提出,主要是想增修Elster於十幾年前提出的三個基本的政策決策模式- 投票 (voting),審議(deliberate) 與談判 (negotiating),再加上第四種模式,以「做」(doing) 為主的影響決策方式。人民不再等待政府做些什麼,也不想再多花時間參加辯論,若你/妳覺得改變是必要的,那就直接去「做」!
這樣「做」的民主不但引起許多荷蘭公民的迴響,荷蘭政府也認為若是公部門可以獲得更多民眾的參與,一起解決複雜及發生在大街小巷的社會問題,那會是個很有效率及節省經費的公私合作模式。 


荷蘭主要建議政府未來發展的智庫 WRR (Scientific Council for Government Policy) 2013就針對 "做的民主是否能深化民主發展"為主題舉辦了國際研討會及出特集[1],隨後同年六月荷蘭內閣就發佈以「做的民主」為名的政策白皮書[2],表示歡迎此新作法及將鼓勵與創造更多公民參與的空間。

在實際政治作為上,荷蘭政府除了致力於簡化許多公民可以參與的法令規章,最近幾年中央政府也積極和一個推動公民參與式民主及法治的民間單位 - ProDemos合作,在荷蘭國會的正對面設了一個類似遊客資訊中心,只是這個旅遊中心並不是帶大家去看荷蘭有名的紅燈區,而是提供有導遊詳細帶領的各種政治相關的小旅程,透過擴大教育民眾「何謂政治」的方式,鼓勵公民參與政治。

此民間單位目前執行長Kars Veling本身過去就是相當資深的國會議員,此單位有接受荷蘭內政及王國關係部經費補助,專門提供荷蘭各級中央及地方政府,國會,甚至法院與公民客製化民主深化課程。此外,荷蘭外交部也與此單位合作,投入許多經費委託該單位輔導新興民主國家各類促進公民參與及社會改變計畫,如波斯尼亞、羅馬尼亞、土耳其、喬治亞等國。
/妳也希望黑暗的政治可以有所改變嗎? 歡迎加入政治DIY (political do-it-your-selfers) 運動,大家一起來 「做」民主,就從你/妳家巷子附近的問題解決開始做起!


ProDemos 網站: https://english.prodemos.nl/





[1]全文看這裡: http://issuu.com/wetenschappelijkeraad/docs/2013-10-29_hivosisswrr_periodiek_04


http://www.votematch.net/


[2] 荷蘭政府白皮書原文https://www.rijksoverheid.nl/documenten/publicaties/2013/07/09/kabinetsnota-doe-democrati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