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林子倫2004年回國之後就積極投入台灣能源議題與審議民主的推動,是最被看好的明日之星。10日在一場私人聚會中,林子倫表示:公民參與在台灣是樂觀的,只要提供平臺,公民是願意花些成本來一同討論參與。台灣的公民參與,發展到座談、諮詢、開放政府、資訊透明,林子倫博士認為應該發展積極公民、協力行動,形成主動的公民參與3.0。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簡稱「公民會」)一月十日晚上,於「有心咖啡」舉辦第二場「公民樣樣會」,特別邀請台灣大學林子倫博士,來討論民間與政府,如何在公民參與協力合作。透過公民參與模式的回顧,以及提出公民參與3.0創新的思維,期盼台灣公民參與協會能夠成為第三方,與公部門推動實質公民參與。
一開始由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開頭介紹,接著公民會的幹部、會員,以及關心公民參與的朋友自我介紹。林子倫教授並以最近幾場的公聽會、座談會,來帶出現在公民參與的現狀,並且從當代民主體制與傳統的公民參與的模式,講述當中的困境與侷限。
他接著透過公民參與的階梯模型,以及審議民主的理念與理論,分享公民參與當中的強弱和光譜。當中以討論中心與投票中心的關係,分為貢獻論、必要條件論和唯一論,林子倫認為審議民主補充而非取代傳統民主,審議民主並不排斥投票,重點在代議民主體制運作中增加更多公共審議的成分。
倡議審議民主分為兩種原因,從提高決策的正當性與品質的結果論,以及提昇公民的知識與道德品質,和公民偏好的形成與轉化的過程論。並且透過多元的審議民主模式,分享各種規模與成本,以及台灣在地的經驗,思考制度面需要如何改善。
預計推動制度誘使公部門加速公民參與,以及釐清利害關係的界定,還有化解代議士對於公民參與的憂慮,減少推動的阻力。期盼公民會成為第三方機構,以及人才培力中心,形成長期具有中立與信任感的平臺。
負責這次策劃是副理事長林邦文,與會的人員還有公民會副理事長楊士慧 (Shih-hui Yang)、公民會秘書長許慧盈Momo Hsu、公民會監事邱小慧、關懷生命協會動保行政監督委員會委員王唯治丶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前副秘書長蔡宜珊、台北市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彥良、瑞芳社會力工作室陳宜群、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吳建忠,以及何麗文、侯家楷、洪健庭、楊智勝 (Zhi Sheng Yang)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