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蕭嘉慶 |
吳宗憲:受貓天使召喚而改變生命態度
從小覺得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事,就是透過政治權力,讓人民能過上好生活的高材生,卻在一隻貓的溫柔召喚下,從公務員與學者的角色,走向公民參與運動,並改變了人生態度,讓生命低調地發光又發熱!
「臭屁憲」,是吳宗憲小時候的綽號。頭腦聰明,考運順遂,一路拿到學士、碩士與博士等頭銜的他,大學一畢業便高考及格,進入剛成立的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擔任重要幕僚,八年後又轉任台北市政府副市長室機要秘書。
這樣的人,要不臭屁還真難。
不過,目前在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執教鞭的吳宗憲,卻是同學眼中謙卑可人、溫柔敦厚的好老師。最重要的是他熱愛動物,積極參與動物保護活動和政策研究,是愛狗、愛貓族眼中的最佳好男人。
從臭屁走向謙卑,吳宗憲充滿感謝地表示,在他讀博士班時,有一個小生命闖入他的生活,讓一向討厭動物的他,因此而改變了對生命的態度。
這個小生命是Cookie,也是吳宗憲眼中的生命使者。
原來,吳宗憲從小就很討厭動物,某種程度還可以說是很害怕這些毛茸茸的東西,也對那些為了不殺生的素食者非常感冒,總覺得他們一定是信了邪教了,「人類問題都解決不完了,關心動物是不是太天真了點?」
從討厭動物 轉向動物保護的契機
但是,有一天,女朋友突然跟他說,「網路上有個小女孩的父母不允許他養貓,我帶回來養好不好?」吳宗憲當然絕決地反對。但是女友最後沒有經過他的同意,還是帶回家裡。
吳宗憲記得那時他只撂下一句話:「你自己要打理貓咪的吃喝拉撒,別想我有任何的幫忙」。
但是這樣的堅持,在Cookie的撒嬌下,沒幾個星期就瓦解了。
「熬夜讀書時,她會躺在桌前陪著我,睡覺時,她會拿我的手臂當枕頭,天氣冷時,她會鑽到我的被窩裡取暖,肚子餓時,她會抬頭用水汪汪的眼睛看著我。」
有一次吳宗憲身體不舒服,小貓咪便跟進跟出,主人坐著,她就靠在腳邊安慰。這個時候,吳宗憲才赫然發現,Cookie已經變成他生命的一部分了。「這個時候,我從一個對動物感冒者,變成寵物飼養者,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是後面一連串驚奇冒險人生的第一步。」
那年,吳宗憲二十八歲。但真正讓他意識到台灣嚴重的動物保護問題,則是另一個故事。
Cookie有一次生病了,吳宗憲帶她去看醫生,一進門,就在醫生的手術台上看到一隻好可愛的小黑狗,眼睛咕嚕咕嚕地盯著他看。小黑身旁,一個媽媽跟醫生壓低聲音講了一些話之後,就憂愁而行色匆忙地離開了。
在醫生替Cookie診療的時候,吳宗憲不禁好奇跟醫生問了這媽媽怎麼回事呢?醫生說,她是社區的愛心媽媽,早上一群小孩跟小黑玩,車子一來小孩一哄而散,卻壓到了小黑的腳,社區的人連忙通知了愛心媽媽,請她處理。愛心媽媽只能把小黑帶到醫生這裡,因為醫藥費要一萬多元,所以媽媽去籌錢了。
聽了故事,離開醫院,吳宗憲想想不妥,折回來把剛剛去繳結婚照所找的幾千塊,給了醫生,請醫生跟媽媽說,「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希望他籌錢能順利。」因為從第一天工作開始,吳宗憲就固定會把薪資的百分之五捐給慈善團體,所以這次的事情他也沒放心上,直到兩個星期後的一天……
赴中國湖南參加禪、茶、素食、動物保護夏令營並擔任講師。 |
受小人物感動 展開動物保護的初步行動
吳宗憲在陸委會上班,大約十點多,接到一個陌生的媽媽電話,她說他從醫生那裏問到了Cookie的媽媽(吳宗憲的未婚妻,現在的老婆)的電話,又從他老婆那問到他的電話。她說這麼周折,就是一定要跟吳宗憲說聲謝謝。
吳宗憲當然跟她說,「別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事。」這時媽媽突然哽咽地說,「一定要跟你通上電話,是因為本來以為這輩子只有我在幫助動物了,沒想到有人因為這件事情而主動幫助我…。」
這位媽媽講到這裡,卻讓吳宗憲心裡頭產生了很大的悸動。
「原來,我從小到大追求的那種公共服務心理滿足,並沒有發生在規劃兩岸政策中,而是在這個小事情當中得到了。」吳宗憲回憶說,「我也終於了解,原來自傲的自己,是多麼地井底之蛙,也終於學會了謙卑。」
「原來,最溫暖的感動,來自社會中默默做事的小人物。」
那年,吳宗憲三十歲,因著愛心媽媽的出現,他開始主動蒐集身邊所有跟動物保護相關的資訊。
吳宗憲開始注意到台灣流浪動物安樂死的慘況;開始注意到魚翅與鯊魚滅絕的關係;開始注意到去泰國騎乘大象造成了多少的悲劇;開始注意私人牧場中的生病動物;開始注意到皮草來自於活剝動物的皮毛;開始注意到熊膽來自於一輩子囚禁在小籠裡受苦的熊。
「我的眼淚,在我看到被活剝皮浣熊的眼睛,以及無助的熊的眼睛時,奪眶而出。」
一開始,吳宗憲默默地學著減少肉食,不想製造更多動物的痛苦。他也學著愛心媽媽,從最小處做起。每天,他開始主動幫同事們買素食的早餐,帶到辦公室。他也開始注意動物保護團體的消息,購買他們出版的卡片或小贈品,送給朋友。
那時候,吳宗憲許下了一個自己都不知道未來會發芽的願:「如果有一天,離開了政府,到學校教書,我一定要把這些動保訊息,讓更多的學生知道,我一定要把所學的政策分析,協助這些需要幫助的動保團體,向政府遊說,提出更好的公共政策。」
動物保護政策研究的冒險抉擇
任教後第一件事情,吳宗憲得選擇未來的研究領域。到現在,吳宗憲想起來都還能感覺到那時候的煎熬。對於一個年輕的研究者來說,選擇一個熱門(例如BOT研究﹚或者熟悉(例如兩岸關係﹚的研究領域,無疑地可以較快在學術圈站穩腳步,但他心裡頭卻一直有一個呼喚,必須開始動物保護的研究才行。
就在遲遲無法決定時,Cookie的突然離開,成了他學術領域的轉捩點。
那時,剛好吳宗憲的妻子去新加坡做研究,家裡就剩Cookie跟他。在一次動物保護演講之後,吳宗憲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看到滿地的貓毛,突然非常生氣,也不管Cookie的反抗,塞到貓提袋裡面,就送到獸醫院去理毛。
幾個鐘頭後,醫院通知因為Cookie麻醉過敏,在醫院過世了。
「我真的沒辦法接受,剛剛還在跟我抵抗不願進到袋裏頭的她,幾個鐘頭後竟然變成冰冷的屍體,那兩個晚上,恰好碰上了颱風襲擊台灣,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在風雨的黑暗中,望著Cookie再也不動的身軀,那種無力感,自責跟愧疚,只記得眼淚停不下來,覺得心裡破了一個洞,永遠都補不起來了。」
一直到颱風離開的那個早上,突然之間,一道光線從烏雲的破口那邊射下來,就照在Cookie的身上,照在她安詳熟睡的臉龐,就在那一刻,吳宗憲突然體會到了,Cookie扮演的,就是啟發他的天使。
「她讓我從厭惡動物的人,成為疼愛動物的人,她讓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最後,在我是否投入動物保護,猶豫不決的時候,透過她的犧牲,也讓我做了一個堅定的抉擇--投身動保,不再回頭。」
最後,完全不出於算計,只因為補償的義務,吳宗憲決定冒險地轉換領域,踏入一個國內政策學界沒有做過,國外也幾乎沒有的「動物保護公共政策」研究。那年,他三十四歲。
動物保護政策研究的挫敗
一開始,吳宗憲選擇從流浪動物問題介入,很快地就跟國內重要的動物保護團體、主管業務單位、立法委員及議員,寵物公會、業者建立了人際網絡。開始試著去了解,在這些政策當中發生了甚麼問題。
他也「不務正業」地閱讀了數十篇「人與動物社會學」的中英文獻。讓他的動物保護人際網絡與知識系統,飛速的成長。
隨著訪談和閱讀的累積,他開始嘗試發表文章。但是,無數次的審稿受挫,讓他非常灰心。這其中,陳敦源老師在一次研討會中,用相當嚴厲的方式批評他的研究方法,讓他當下覺得公共政策學術圈對於動物保護研究有偏見,也因此,在這次研討會中,幾乎就讓他要放棄動物保護研究了。
但是,也就在這一次評論的最後一分鐘,陳老師鼓勵他,對於弱勢的議題,一定要繼續往下走,並且提醒他應該要去關切美國近年來「道德政策」的研究。
後來,吳宗憲真的認真地一口氣閱讀了約莫七、八十篇道德政策的原文文獻,果然有許多重要的發現,也因此,動物保護政策加上道德政策理論,成為他後來做研究時的重要基礎。
吳宗憲後來在政策暨行政學報所發表的「道德政策理論之應用:台灣寵物業管理政策之個案研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的。而這些有關於動物保護的著作,後來也成為副教授升等的一部分。
擔任動保巨擘Peter Singer來台演講之與談人。 |
「於是,我體會到,越是在無法承受的逆境中,越不能放棄理念,很有可能再堅持一刻鐘,就會看到希望。」那年,吳宗憲三十七歲。從那年開始,不間斷的公民參與,就變成他生命中的進行式,直到現在…。
因動物保護而接觸公民參與
吳宗憲到學校教書與進行研究之後,透過動物保護的研究過程,逐步轉向政策參與。他也因此有了無數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接受報紙採訪,第一次參與街頭抗議和演講,第一次進攝影棚宣傳,第一次受邀到立法院開會,第一次和總統開會,第一次和黨主席開會,第一次到行政院開會,第一次擔任農委會和地方政府的動保諮詢委員…。
這些經驗,都是站在公部門對立面,挑戰他曾經的公職經歷,也因此,這過程中的學習與自我反省,都豐富了吳宗憲的生命,也都構成了他從事動物保護研究的基礎。
更有趣的生命經驗則是,因為參與了動物保護運動,吳宗憲更認識了以往從來不可能認識的好朋友。例如,為了舉辦流浪動物公民審議會議,認識了在推動台灣審議民主不遺餘力的家華,以及背後的許多好朋友,也因此有機會參與了台南市政府的一系列公民審議活動。
「也因為全身充滿正能量的何宗勳理事長的熱情邀請,我成為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的一員,認識了很多很多有使命感的好朋友。」吳宗憲說。
「我不能不承認,相較於以前交往的公務員或者學術圈好友,公民參與圈的好朋友們之間,有話直說,不爽就開飆的那種習慣,的確讓我常常招架不住,但是我還是很喜歡聽大家談理想,談未來,那樣對我來說,就是生命動力的來源。」
此外,吳宗憲也以個人力量,努力維持「動物當代思潮讀書會」的運作。
根據吳宗憲的觀察,包括他在內的動物保護運動的朋友,常常因為情緒上的義憤,因而不顧一切地投入所有,這樣的傾向,一方面耗盡了動保人的身家及心理健康,另方面也有可能使得民眾因不明究理而有反感,對動保大業產生副作用。
因此,在二〇一三年的時候,他在臉書上邀了一群年輕的動物保護夥伴,共同組織了「動物當代思潮讀書會」,成立了社團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61246227263703/﹚及網頁(http://thought-of-animal.com/﹚,希望能夠引進國外相關的動物保護政策研究,透過每個月、每季、以及每年的動物保護論壇,將相關的資訊建立起來,使得未來動物保護社群在推動動物保護的公共政策時,能夠有更多可參考的政策資訊,改善過去「土法煉鋼」的動保策略。
「或許,我無法像許多公民參與的夥伴總是聲嘶力竭,也沒有辦法像動物保護夥伴站在第一線,也無法像教學研究者一樣全力以赴,但是,作為一個各方交會的節點,我會溫和地、默默支持地、持續地,扮演好自己應當扮演的角色。」
夾雜著動物保護、教學研究與公共政策參與,吳宗憲對公民參與的角色看似多樣,其實正是體現公民參與的最高精神---做自己的主人,進而改變社會,讓自己與社會更為美好!
- 吳宗憲小檔案
- 現職: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 經歷:國會助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臺北市政府副市長室機要秘書。
- 公民參與事蹟:於二〇一三年成立「當代動物思潮」讀書會,二〇一四年舉辦首屆「當代動物思潮」研討會,二〇一五年開始規劃辦理「動物當代思潮」各項主題活動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