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世界之眼】後政黨時代治理?

簡赫琳 政治學博士/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進修

2019.03.01

阿諾史瓦辛格不但是「魔鬼終結者」,很多人大概不知阿諾在當加州州長時更曾偕同紐約市長彭博和洛杉磯市長於2007年積極推動政治分裂「停戰」(Ceasefire! Bridging the Political Divide) 運動! 當時這個運動發起於南加大2007618-19日舉行的座談,匯集了美國州長協會理事長、慈善家、非營利社區領袖、政治策略家及記者們。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後政黨時代」(post-partisan),除了兩黨惡鬥,應該還有第三或第四條路,更能夠加強不同利益關係人間的政治溝通與改善公共政策制定的機制。

加拿大知名公共衛生實務家與衛生政策研究者 Neil Seeman 更於2008年寫信給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 (Harper),公開建議總理應該要勇於嘗試用一個「後政黨」的角度來重新制訂加拿大的公共政策,特別是在公共衛生相關政策領域。在此公開信中,Seeman 更把傳統的「兩黨政治」 (bipartisanship)和「後政黨」治理做比較,前者被比喻成討價還價的「買賣馬匹交易」,因為一般人很難判斷馬的好壞,所以賣家經常透過欺騙的手段來獲取最大利益。而在行之有年的兩黨政治中,政策制定過程或許就如同馬匹的買賣,人民也很難判斷政策之好壞,政策最後的拍板定案則是不同政黨各方人馬在其中各取所需的結果。換句話說,這樣利益分配式的政策制定模式往往把人民的整體利益放在最後的考量位置,而將不同政黨的利益放在重要協商位置,假如這是政黨政治端出最好的「豬肉桶」,或許是時候應該嘗試後政黨創新治理模式?

圖片來源:



後政黨決策模式另個別名是 「多準則決策」(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CDM),主要倡導在面對高爭議公共議題時,有需要適時超越政黨,組成一個具立法權力、獨立、跨黨派的委員會,裡面的成員除了有不同政黨指派的代表,也會適時諮詢政黨外的利益關係人與公民。成功的後政黨決策模式其中一個高爭議公共政策議題即是由阿諾在加州州長任內推動的減少青少年懷孕問題計畫。因為有阿諾這樣持開放態度的州長,不但願意將權力下放給獨立委員會,更不吝聽取反對黨或其他不同角度的批判聲音,才能更全面性地將長久以來在加州很棘手的青少年懷孕問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次,各政黨的利益不再位居要位,反而政黨間的相互批判都成為政策改革的機會與推手,跨越黨派式的推出一個更有效,及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政策 。這樣的模式爾後更被阿諾推動到減少孩童肥胖或學校健康午餐議題等。

台灣家喻戶曉的國際影星阿諾,也是前加州州長,雖然後來因為性騷擾案與美國政府監督組織 「普世原則委員會」(Common Cause)頒發的 「人民利益獎」(We People Award)擦身而過,但他曾經為加州治理做出的跨政黨治理努力不會被抹去,不但深植某些人的心中,實質改變了許多加州人的生活,更讓加州的政策改革歷史成為美國各州改革的領頭羊,雪球滾動式的改變美國其他州的政策制定模式。換句話說,非典型政治人物其中一個優點或許就是因為非內行人或擁有很熟練的政治談判技巧,所以時常更願意釋出手中的政治權力,也願意嘗試與過往政黨政治不同的創新模式。政治是個龐大的集體實驗,當舊的方法長期無法解決棘手的問題,為何不試試另種方法?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
2007年政治分裂「停戰」運動:

Seeman提倡的後政黨模式:

Seeman提倡後政黨模式給加拿大前總理公開信全文:

美國政府監督組織 「普世原則委員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