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世界之眼】公園綠地與超級街區

簡赫琳 政治學博士/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進修

2019.04.01

最貼近公民每週生活的公共環境就是「公園」,居家或辦公室附近的「綠地」往往都是午餐或假日親子及毛小孩的好去處。到目前為止,台灣或世界上其他大部分的公園都還是由地方政府來規劃,例如高雄市政府是由大多是工程土木背景的「工務局」來管理及規劃高雄的公園,導致高雄公園管理很難跳脫業務單位工程導向之外的想像,如文化歷史保存、生物多樣性的重建,或是其他更創新的公園用途或樣貌設計。


Source: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jardins-de-la-rambla-de-sants-elevated-park-above-railway-lines-barcelona-11-23-2016/


在西班牙人口第二大城巴賽隆納,2017年出現了一種邀請公私部門一起重新思考都市綠色共有地的培訓課程,課程名稱為「都市綠地空間公民參與」,由2005年創辦的民間生態倡議單位Eco-Union籌辦,該單位各類計畫主要協助地中海區域國家透過強化經濟和生態的連結來促進城市永續發展轉型。此培訓一班35人,課程為期五天,參加者背景多元,包含土木環境公務員、園藝造景師、建築師、環境工程師或學生,課程中會藉由理論或實際個案參訪來鼓勵學員重新思考未來都市公園綠地的更多可能性。

其中一個學員去考察的當地個案 Espai Germanetes ,在2006年市政府還未取得時曾是修道院的舊址,荒廢了許久,最後市政府沒有選擇自行規劃,反而是交由公民去自由討論及規劃,最後成就目前的樣貌,不算是個公園,也不是營利場所,是居民們在此舉辦慶祝活動、工作坊、公共藝術裝置或甚至抗議活動的公共空間。2012年市政府繼續舉辦Pla BUITS 競賽,邀請公民及民間團體來活化城市中多個閒置空間,使這個城市更有活力,夠有「人」的味道。

在課程的後半部,講者也提醒學員,城市在重建公園綠地的過程中,常會出現的貴族化綠地現象 (green gentrification),當附近的房價開始上漲,吸引更多中產階級移入的同時,也正悄悄地邊緣化或驅趕了無法負擔節節升高當地房租及房價的住民,許多研究都已在美國及加拿大政府加強綠化的社區看到此情況。拉抬了生態的比例,卻犧牲了社會平等的價值,這兩難也是未來永續城市需要面對及思考對策的。

「都市綠地空間公民參與」培訓課程內容

最後,巴賽隆納最近幾年的綠地新寵兒不是在地面,而是架高在原有的鐵道線上方的 jardins de la rambla de sants ,成為160棵樹與8500種植物的新家,來訪的居民或旅客也可以跟著下層鐵道軌跡逐漸爬高的視野,以不同高度看到巴市新的容貌。除了這樣創新的長廊空間,巴市也正透過「超級街區」(Superblocks)的概念分批與居民需求不同重新做都市規劃。這樣的超級街區將打破過去以汽車代步的生活與工作範圍,從2016年開始規劃,每區都將以居民可步行到達的範圍內重新思考公共空間要如何利用,人與生態或居民與居民之間的關係應該為何? 換句話說,在每個超級街區內的閒置空間都將是居民住家之外的延伸空間,就像星巴克是家之外的第二生活、工作或社交空間一樣,是居民傳承文化及不斷偶遇的場域,乘載了慶祝傳統節慶的回憶,不但是孩童遊戲的街頭,也是紀錄戀愛過程最好的見證,而這些設計的細節都需要居民的參與來完成,鄰里的居民終於有機會可以聚在一起,他們一起用臨時的工具來實驗不同的道路或空間規劃,甚至搬來了街道上可用的傢俱,開發了更多小孩可以安全遊戲的區塊,更多的居民對街區的期待也都被貼在路邊,以體現每個超級街區的鄰里特色與對未來的期待。
台灣的公園何時也可以有新生命?及更有「人」味,若政府沒有足夠人力及資源來做更創新的規劃,與其要公務人員挑燈夜戰,絞盡腦汁,何不更善用群眾智慧來協助活化閒置空間? 更何況,誰還會比鄰里住民更了解每日每週的需求?公民參與對政府可以是助力,不是阻力,端看執政者的智慧。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