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文海珍:守護草山水道,社區媽媽用愛翻轉天母

文海珍 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理事長
文海珍 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理事長


從關心社區生態的行動出發,結果卻發展出天母水道祭、草山水道系統的活古蹟指定案等,一群社區媽媽透過自主的公民參與行動,把天母從一個老社區,變成愛水、惜水、公民行動的模範社區!

  2016年3月29日。陰雨連綿的一周,到了這一天卻突然放晴了。

  天母社區的居民都很高興,因為期待多時的「天母水道祭」即將登場。這個活動從2003年起年年舉辦,至今已14年,每年在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前後幾天舉辦,如今已成為社區大事,也帶起社區節水、愛水的行動與理念。


  這一年運氣非常好,從前一年入冬到今年春天以來,各地雨水豐厚。活動前一周還陰雨綿綿,本來還擔心活動當天會不會受影響,結果前一天晚上就放晴了,雨一停氣溫快速升高,還好並不覺得悶熱。想起去年此時,臺灣正處於大旱,春雨很少,空氣中透著乾枯的氣息,三月天就足以讓人揮汗如雨。

  前後兩年差異這麼大,文海珍的感受非常深刻。在氣候變遷、枯旱不明的年代,維持安全、足夠的水資源變得更加迫切。想到這個,就更體會到能夠把草山水道保留下來,是一件多麼重要、也是多麼幸運的事。

守護水源 堅拒陽明山保變住開發

  「天母水道祭」這個活動14年從不間斷,而且參與的人愈來愈多,最可貴的是,這是由一群公民促成的,見證公民的力量。

  2001年3月,天母社區媽媽從報上看到臺北市自來水處,打算用第三水源生產包裝水。某一天,幾位天母媽媽接小孩下課,走到中山北路七段派出所再前面一點的地方時看到工人在挖水管,上前一問:「這些是要做什麼?」工人回答:「要換水管啊,你不知道嗎,水要送去給山上新蓋的社區用。」

  這讓媽媽們覺得很好奇,也提高警覺,之後開始打電話、發公文到處尋問,終於得知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要開發的消息,整個陽明山保變住開發案總面積335.5公頃,將引進4萬人口,「六之六重劃區」是第一個變更案。

  早在1994年臺北市自來水處就已經說明,陽明山高地水源已經不夠了,如果再把第三水源的水轉給保變住六之六使用,區域水資源的平衡就會出問題。而且媽媽們認為,保護區的用意是用來保護山坡地,避免濫墾濫伐破壞水土,一旦保護區消失,人口及污廢水爆增,陽明山的環境一定會遭破壞。



守護天母水道成功後,我深覺保護水源、土地的重要,積極參與許多運動,圖為反對農委會放寬水庫集水區開發。

團結力量大 成立草山生態文史聯盟

  愈看資料,媽媽們就愈擔心,決定要有所行動。為了凝聚社區力量,她們自己舉辦公聽會,當天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也來了,而且全程錄影,並且提供過去跟公部門打交道的經驗,教媽媽們如何跟公部門要資料。

  2001年母親節當天,她們與北投地區幾個社團成立「草山生態文史聯盟」,展現天母人共同反對開發的決心。她們的行動很快就吸引外界關注,也得到許多專業的協助,當時台大城鄉所的學生陳林頌和江建國,每周都和她們開會。還有一位朋友Jackal幫忙找資料、看環評書,媽媽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更多專業知識。

  文海珍說:「凡事從自己做起,不倚靠別人,別人看到我們的努力,就會願意來協助。」當時一位江媽媽想到一句口號:「歐巴桑救台灣」。也有人語帶嘲諷說,看這群貴婦媽媽能撐到什麼時候,「大概沒想到我們會這麼有始有終吧!」

  任何事情都出在源頭,從源頭找問題、找解決方案,才能事半功倍。舉例來說,一個開發案在許可之前,必須通過多道行政程序,文海珍看完資料後心中有一推問題:「為什麼這個案子免開發許可、免雜項執照,還能通過?」

  這個案子在1996年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媽媽們2001年得知這件事時,剛好業者為了變更內容,正在做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因緣際會,環評會變成了主戰場,她們做足功課,在環評會打了一場又一場專業的硬仗。

  文海珍舉例,她們發現業者第一階段不設置污水專用下水道,但讀了《下水道法》發現這違反法令規定,就在環評會中提出。臺北市政府也指出,業者原計畫所提的污水處理廠、污水專用下水道的計畫都不可行。

風災引發災情 突顯環境保護價值

  2001年夏天,納莉颱風的超大豪雨,水淹台北城,陽明山總雨量也超過1千毫米,雨水漫流夾帶土石破壞周圍民房,陽明山滿目瘡痍。

  災後,文海珍和伙伴徐美女到保變住六之六的工地附近現勘並拍照,發現野溪被沖毀,11號公墓上正在挖的馬路土石崩落,連棺材都被沖到馬路上。愈看愈心驚,文海珍心想:「只是挖馬路而已,都還沒蓋房子,就已經造成這麼大的災情,這裏的環境還經得起多少開發壓力?」

  之後文海珍把當天拍的照片拿到環評會中,要求業者提出納莉颱風的鑑定報告,證明對外排水及現有計畫區的水土保持,沒有土石崩塌之虞,這個行動對業者形成不小的壓力。文海珍也因此學到,事件當下保存證據的重要性。

  當時,只要想得到的事,她們就努力去做。在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幫忙下,針對業者挖填土方變更但未做環評差異,只做對照表,提起行政訴訟。2014年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她們勝訴,撤銷臺北市環保局通過的決議。

  方儉也帶她們去監察院陳情。2002年4月,監察院糾正臺北市政府,其中一項理由是:「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1994年就已函復業者,陽明山特高區供水系統已無能力供應。而且臺北市環保局也已經查明,這個地區屬於淡水河系污染管制區,臺北市政府竟核定本區可免設污水專用下水道、及污水處理場,有違法之嫌。」

  雖然最後環差還是過了,但監察院的糾正文發揮了一定的效果,文海珍等人也沒有放棄,繼續找事證。文海珍說:「草盟發文到臺北市地政處追問,沒有施作污水專用下水道可以開發嗎?他們回了一個公文說不行,這不是承認不能開發了嗎?」最後建照沒有發出去,保變住六之六開發發案,就這樣暫時擋下來了。



我們在天母棒球場以行動劇呈現,臺北市政府不顧水資源、水土安全,保送財團利益,居民的需求都漏接。

改名水管路 爭取成為市定古蹟

  在這過程中,林頌帶著媽媽們看了很多資料,也實地勘查,發現了草山水道的歷史與美麗,也了解草山水道與天母自然生態的緊密相連,以及城市水脈的珍貴歷史。

  天母水管路,早期稱為天母古道,是一條為了埋設水管而修築的工作道路,路旁水管沿山路蜿蜒而下。走在水管路上,享受清風美景,聽潺潺流水聲,感受水資源與天地融合的氣息。整座水道系統還包括取水井、調整井、水管路輸水管、三角埔發電所、圓山蓄水池等等古蹟,是上天恩賜給人類的珍貴禮物。

  為了將草山水道永久保存下來,她們向臺北市政府提出「草山水道系統的古蹟指定陳情案」,這個行動受到廣泛支持,2004年4月市府文化局公告草山水道系統為市定第111號古蹟,而這也是全國第一座還在使用中的「系統性活古蹟」。

  這其中還出現一個巧合,天母的郵遞區號是111,三角埔發電所的地址是中山北路7段232巷1弄11號,草山水道是111號市定古蹟。2009年,她們更進一步向市府提出將天母古道改名為「天母水管路」。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及草盟成員。

熱鬧水道祭 年年散播惜水小種苗


  早在2003年,媽媽們發起搶救草山水道的公民運動後兩年,她們就注意到聯合國將3月22日訂為「世界水資源日」,並以「生命之水、人人之水」為主題,發起「生命之水國際行動十年」,呼籲全球共同關切水資源。

  為了把保護水道的精神跟國際接軌,她們很快就決定要辦天母水道祭,十多天內就上場了。當時參與的人雖不多,但活動結束後,她們覺得應該讓天母居民都能參與,就積極拜訪周邊學校的校長、老師,結果得到很大的迴響。此外也獲得台北市教育局大力支持,近年來投入資源讓水道祭活動辦得更有聲有色。



從2003年起,我們在每年322世界水資源日前後舉辦「天母水道祭」,帶起社區愛水行動,至今十四年從未間斷。

  陸續有學校將愛惜水資源的理念納入教材,第一個培養小小解說員的是士東國小老師吳英珍,接著天母國中蔡月美老師指導的「水道少年社」、蘭雅國中邱明成老師指導的「綠色行動社」也培養一批小小解說員,他們對於天母水道的歷史、生態如數家珍,並在水道祭當天擔任草山水道的解說工作。

  如今,每年水道祭時,天母中小學的學童都會精心打扮,並且依當年的活動主題設計行動劇,並演出一場精彩的踩街嘉年華。

  2016年3月29日,天氣晴,社區居民一早先在天母的信仰中心、供奉五穀神農的《三玉宮》集合。隆重的祈福儀式後,由天母國中、蘭雅國中學生每年輪流,抬著金光閃閃的巨型水道頭(水龍頭)帶領下,天母居民、在地國中、小學童跟著隊伍,走到草山水道系統的三角埔發電所下方,在啟動開水龍頭儀式後,由各個國中小學設計的精彩表演也隨即展開。

  三角埔發電所前方的攤位,設計許多跟保護水資源有關的闖關遊戲,學童一一闖關後領取一盆小花。此外,台北市立圖書館天母分館、大葉高島屋百貨也舉辦祈福卡及海報設計比賽展示,把水道祭的活動擴散出去。

  16年來,愛水惜水的種子已經生根茁壯,但這一切都只是源自2001年一群天母媽媽們持之不懈的一場公民參與運動….。


文海珍的心聲:做對的事就不用害怕

  「守護草山水道」是我第一次參與的公民運動,雖然多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阻力,因為社區裏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像我一開始參與守護草山水道時,就有很多人來遊說我不要管,那時當地的派出所查戶口也比過去勤,但這些情況過一、二年之後就沒有了。

  我想是因為別人漸漸發現我們做這件事純粹是為了公益、別無所求、而且態度堅定。投入運動抗壓性要很強,但要相信自己,只要做對的事就不用害怕。

  很多人在看到別人付出行動時,都會表示很感謝,但為什麼不是我們自己行動呢?其實每個人都有力量,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行動,看到不對的事可以向相關單位反映、可以到環評會等審查會去發言,或是小額捐款、幫忙連署。

  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力量,愈多人行動就會有力量,不對的事就更容易被改變。

  很幸運地,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我們成功了,而我也在這過程中深受啟發。 之後我走出社區去關心其他議題,包括「全國區域計畫」修訂、反對水土保持法放寬水源保護區、反對在鄰近核四的東北角海岸開發龐大的遊樂設施等等。



  • 草山水道系統小檔案起建時間:日治時期1928年起建,1932年完成總經費:2,152,400餘日圓主要輸配管線長:19,599.04公尺系統最高地點:541.3公尺(第一水源)當時供水量:每天28,800公噸,供17萬人用水。現在供水量:每天10,000噸,與翡翠水庫供水混合供天母高地及次高地使用。
  • 文海珍小檔案
  • 現職: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理事長
  • 經歷:二〇〇一年投入公民行動,參與成立「草山生態文史聯盟」,反對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開發。同一時間也參與反對天母磺溪加高工程。保護東北角海岸,反對特定區開發。她也投入多項關心水資源行動,包括水保法、全國區域計畫、反對不當舉債治水等等。十七年來以實際行動,見證公民守護社區的力量。
  • 公民參與事蹟:為了反對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開發,從二〇〇一年春天開始與天母地區居民一起守護草山水道,終於擋下該開發案,並讓草山水道系統成為市定第一一一號古蹟。
  • 獲獎:文海珍因為努力堅持,最後擋下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開發案,守住陽明山的好山好水,成為近年來守護社區環境最重要的典範。因而榮獲「2018全國NGOs環境會議」所頒發「台灣環保終身成就獎」得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