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世界之眼】以「公民」為主的永續城市藍圖

簡赫琳 政治學博士/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進修 

 2019.02.15

  從 19世紀就開始成為全球知名的自然及建築資產設計諮詢公司 – 阿卡迪 斯 (Arcadis),最被人知曉的大型計畫之一就是美國加州連結舊金山到洛杉磯的 高速鐵路規劃,近年來該公司也開始出版永續城市指標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SCI),以供公私部門參考。幾個月前最新出爐的 2018 年指標將「公民」 的角色放在檢視全世界 100 個城市表現的首位,跟「環境」及「經濟表現」綜合評比城市,該報告並且以「公民」為名 (Citizen Centric Cities),提醒民間單位 與政府別忘了我們今日做下的所有決定應該都是以人為本,既是為民服務,那 更該記得納入公民的建議與各個面向的居住經驗。倫敦獲得綜合指標的第一 名,台北獲得第 24 名,東京則是第 33 名。在對居民(People sub-index)的永續發 展面向來說,前四名分別是愛丁堡、倫敦、巴黎與台北,但該指標也點出,至今沒有一個城市可以達到滿分,每個城市都還有很大成長的空間。城市是個公 民聚集的地方,公民們面臨的問題在城市中產生,也將在城市中找到解決方法,所以城市的永續對公民是格外的重要。


來源: 2018 年公民導向阿卡迪斯永續城市指標圖示 


  在東歐波蘭,沒有被納入阿卡迪斯永續城市指標的中型城市- 佛次瓦夫 (Wroclaw)這十幾年也積極打造未來永續城市藍圖,其中一項重要策略就是 “去 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城市治理,希望讓民間的力量更能協助這個波蘭第二大金融中心做永續發展。從 2002年初開始的 Wroclaw 2000 Plus 策略,佛市開始改變城市一定要是一體的概念,將城市分成市中心與多個地方中心,除了傳統的市議會之外,還自創鄰里議會(neighborhood councils),盡量將城市治理的 權力下放到鄰里和社區去做決定,把這座城市曾經封閉或中央集權的治理模式 打開,鼓勵公民提出創新方案,解決那些公民親友鄰坊們比市政府更親身了解的鄰里問題。 

  近年提出的 Wroclaw in the 2020 Plus Perspective 城市策略,為延續強化社 區公民能量對解決公共問題的貢獻,聚焦在以下三種公民賦權規劃:
1) 主動提供市民與城市永續發展面臨挑戰相關的資訊與教育機會。 
2) 培養公民素養,如多舉辦市民的公開辯論,透過媒體多討論公共議題。 
3) 對市民的提案採正面的回應,並盡量提供相關資源,針對公民可以參與的部 分給予充分空間。 

  最新提出的 Wroclaw 2030 策略,首次為擁有 60多萬人口的佛次瓦夫市提出 較完整的永續城市遠景,且這個城市未來十年願景不是由市政府單方面提出, 而是主要建立在公民提出的偏好妥協中產生。佛市的居民表示他們未來十年想 要有更友善環境生態的政策,如改善空氣,增加城市的綠地 (45.2%市民偏 好);重新活化那些已經沒落的城市角落 (44.9%);發展更多公共運輸 (43.6%); 支持在地創業 (32.4%)。 

  在發展佛市成為一個智慧城市 (smart city)部分,公民參與也被賦予一個重 要的角色,更是智慧城市 3.0 中強調的協作及共同創造 (co-creation)特色,公民 在智慧城市中不再只是被動的消費者,而是智慧城市的共同創造者 (cocreator)。佛市在落實公民參與與智慧城市的做法上有二:1) Wroclaw Talks 及 Wroclaw Citizen Budget (WCB)。前者是個公民與市府的溝通平台,強調在佛市市 民有個可以發言的場域,市府也願意和市民做各種議題的多次對話(talks),並且 提供微型經費讓公民透過市府網站直接提交請願或市民導向小計畫的申請,至 今市府與公民已透過此溝通平台商討土地規劃、永續都市交通方案、公園或停 車場設置的地點、道路綠化期待、房地產系統調整等。後者的 WCB 則是佛市新 版的 2018 年公民參與式預算計畫。參與式預算其實從 2013 年就被佛市啟動, 每年都有新的經費注入,相關規定也一直有微調,公民參與計畫投票的人數每 年也有不同消長,2013 年有約 5萬人參與投票 (8%的居民),2015年達到高峰 有超過 16萬 (26%)居民投票,2018 年則下降到不到 7 萬人參與,且 18 到 30 歲 的青年族群參與熱請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2015 年 5.5 萬 vs 2018 1.5 萬人),但佛 市政府仍然每年都撥出約 0.5%的政府支出支持公民提出的方案。 

  都市的主人是公民,而不是市長或市議員,在未來個人穿戴科技和自動駕 駛越發進步的可預見未來,公民可參與城市治理的管道將更多元及意想不到。 市長們及公民們,你們準備好進入一個更多多方參與的未來了嗎? 
來源:(Bednarska-Olejniczak et al 2019) 圖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