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張凱惠:向林爽文學習,南投藝術工作者變公民運動前鋒


攝影:蕭嘉慶

張凱惠 南投公啥喙召集人



曾經只是一個害羞內向的藝術工作者,卻因接觸社運而讓藝術與社會議題發生關係。最後又受林爽文事件與太陽花運動的啟發,積極投入讓地方更好的公民參與運動! 

  兩百多年前,台灣也有一場類似今日的太陽花運動,而且發生在整個台灣西部,你相信嗎?這個運動的發起人叫「林爽文」,囿於時空背景,當時他們拿的是鋤頭、大刀和槍桿子,最終被腐敗的清國政府打敗了。
 
  南投集集,正是林爽文這一群「社會運動」人士對抗不公、不義政府的最後一個古戰場之一。

  對目前家住南投集集的張凱惠來說,一七八六年發生的「林爽文事件」,以及二〇一四年的「三一八學運」,都是影響她真正走入社運與公民參與運動的重要事件。如果沒有這兩大事件,她可能至今仍只是個害羞內向專注在藝術領域的藝術工作者。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於南投埔里籃城書坊演講分享「林爽文@埔里風雲」,當時正展《後風景:林爽文古戰場,今地圖-張凱惠創作展》。 

青年返鄉先驅 讓藝術與社會議題結合

  張凱惠目前是南投「也品文藝工作室」的藝術文化工作者,同時一邊做著關於「林爽文」的歷史文化研究。更在二〇一八年出版《爽文你好嗎》一書,內容有許多關於「林爽文事件」的歷史、地理的記憶空間的文化討論與創作。

  為何一個南投孩子會與林爽文發生關係呢?原來,張凱惠在大學讀藝術的時候,本來就對社會議題、社會運動有興趣,但是因為個性害羞、低調,所以一直沒有真的踏入、也不得其門而入。 二〇〇七年,當她從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畢業之後,在當時「青年返鄉」尚未成為一個流行詞之前,她卻傻傻地揮別都市、返回家鄉了。

  雖然家鄉是一個充滿地方派系、具有傳統結構的地方,但她從二〇〇八開始卻一邊住在集集關心家鄉大小事,一邊讀著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研究一七八六年抵抗腐敗貪污清國政府的「林爽文」。直到研究所畢業完成《「林爽文古戰場,今地圖」創作計畫》的論文,才停止中、南奔波的日子。

  之所以選擇「林爽文」做研究,是因為張凱惠在大學時曾接觸拍攝紀錄片,也參與關注邊緣同志小組(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前身)、日日春、樂生等社會運動,讓她對於藝術與社會議題的關係,開始有了另外一種想法與疑惑。

  「難道當代藝術不能跟社會議題發生關係嗎?這也是後來我一直試著以此來做一些創作作品的核心精神。」張凱惠說。 但返鄉初期,張凱惠並未真的花多少心思在這上頭。僅止於遇到什麼議題就「發聲」,批評一下、說說話。當然,在很嫩的狀態下,她也還沒有意識到「公民意識」的傳播、「公民思辯」是很重要的,甚至根本也不了解「政治」是怎麼回事。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五日於黃國書立委訪視竹山防空壕時展示凱惠寫生竹山防空壕的作品。

太陽花啟蒙公民意識 發現台灣處在危險位置 「林爽文」成運動最大動力

  但二〇一四年的「三一八學運」,對張凱惠卻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當時,她瘋狂日夜地追立法院直播及各種訊息。一個月之後,終於認知到才發現台灣處在一個大家都沒有察覺的危險處境裡,而張凱惠所身處的南投更是一個旁人如霧裡看花,大家都看不清的地方。

  「三一八學運」之後,一個以「公民」之名輔選出來的集集鎮長陳紀衡,竟然背離當初選舉時的承諾——選前「護樹」,選後變成「斷頭砍樹」,還理所當然地說這是「修剪」;選前承諾「不開放集集第二垃圾掩埋場」,二〇一五年五月時竟為了「開放」而舉辦公聽會,後又因人民大量的輿論又不開放了….。

  種種可笑、荒謬的行為,讓張凱惠與身邊一群人關心家鄉的人,開始對於「公民運動」有了另外一種相對來說更為成熟的想法。

  張凱惠省思認為,「公民運動」不該拿來做為輔選政治人物的工具,做「公民運動」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且所有的運動更不該有成就「誰」的想法,而是該讓這一切成功都回歸所有的「公民」。當所有的「人民」都轉變為「公民」的時候,那麼我們理想的「國家」才有出現的可能與機會。

  當她決定採取更積極的行動時,另一個支持張凱惠在「三一八學運」之後朝社會運動再進化的精神指標出現了。 「要不是研究『林爽文』,從中學習到『林爽文』還有他的兄弟們做『社會運動』的精神,以及他們對台灣濃厚的『愛』,對台灣更好的期盼……,若不是知道這些,那麼我對於台灣土地與歷史的情感、希望地方更好的心意不會這樣濃厚。」張凱惠說。

  她認為,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跟他的天地會兄弟們對抗腐敗的清國,也就是在做「社會運動」,希望一連串的抵抗行動能夠讓台灣更好,以此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在這樣的精神訓練底下,張凱惠成為「南投公啥喙」的召集人。每個月在南投舉辦一次公民議題講座,後來更深入接觸南投地方議題、地方政治人物,學習去解決南投各種開發建設問題。當面臨到種種運動的困難,譬如處理議題的步驟、步調、打議題的力道、著力大小的拿捏,甚至是與地方政治人物之間的權力拉扯等等時,「林爽文」便成為讓張凱惠奮戰不懈的重要精神支持。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投公啥喙舉辦座談。 

從運動中學習成長 生命越來越精彩


  在做公民運動的短短時間中,張凱惠慢慢開始知道議題怎麼運作,知道組織該怎麼帶,在南投的夥伴們也都在跌跌撞撞中學習成長。

  特別是在每一次參與南投縣內的議題運動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運動傷害」,這也讓她漸漸地去理解到,在每一個議題當中,並非所有參與、站在一起的人對於這議題的想法及希望達成的目標都盡皆相同。而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在運動的過程當中就會有「路線拉扯」,而這有可能會讓原本訂立的「戰略路線」偏移無法達到初始發起運動訂立的目的地。

  因此,在面對運動路線、前進的時候,張凱惠第一件事情就是先開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要先確認誰是夥伴、誰是敵人、誰是可以合作的對象、可以合作到什麼程度等。

  「在處理同一個議題時,不同目的結合的團體要如何運作,才能夠達成『運動成功』,成為我們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最重要、最需要小心翼翼運作的部分!」張凱惠認為,當然也要盡量避免「運動傷害」,因為只要一次就需要花去人生不少時間站起來,「人生要做的事情那麼多,浪費生命的事情就盡量避免,這樣事情才會越走越寬廣,生命也才會活得越來越精彩啊!」

  「不過,不可諱言,我的內心的確因為這些種種傷害,而變得越來越強壯了。在包容心、同理心上不斷地創下人生的高峰數字。」 

二〇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與地方串連,參加地方監督團體工作坊。

期待公民意識普及化 台灣邁向幸福國家

  面對近年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張凱惠認為,台灣在亞洲是令人稱羨的。雖然還沒有真的拿到「國家」的身分證,但卻擁有一個讓人欣羨地完整的「民主制度」。

  「對台灣的民主制度、以及公民意識的旅程仍抱持希望的我來說,覺得台灣還是有機會在全國人民的公民意識覺醒之後宣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

  對於台灣公民參與的想像,張凱惠覺得可以透過「公民參與」去營造出專屬於台灣的樣貌。

  「不管是在文化、人權、政治、環境、社會福利等任何一個領域,每一個具有公民意識的台灣公民,都可以決定自己生活的樣貌!而不是透過政客的操作,藉由擁有權力的少數人去決定。」

  但要怎麼打破一個長期資源被壟斷的結構?張凱惠認為,只能努力將全國人民的公民意識不斷地提高,讓每一個選民、人民在投票之後,透過一波波的「公民教育」,讓更多人「公民(意識)覺醒」,如此才能夠去思索、思辨每一個政客決定的背後究竟藏了什麼樣的動機?並因此做出屬於其特別、具有創意的「公民行動」!

  正向思考的張凱惠,對於台灣各式各樣的公民運動、公民行動充滿了閃亮亮的期待! 此外,她也在希望南投更好的前提底下,繼續在外人看起來的荒地中,持續開墾著公民運動,希望能夠長出公民之花並綻放著,讓台灣的中心南投不再是一個「好山、好水、好無聊(好落後)」的地方,而是一個幸福、不靠海、不羨慕他人的「幸福公民內地」!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於中部青年共生擺攤。 

張凱惠的心聲:如何避免「運動傷害?」

  在整個運動、抗議、倡議的過程當中,最讓人痛苦的就是「運動傷害」。特別是在擬定一個抗爭的戰略中,卻出現難以溝通、脫稿演出、只為了成就自己的「豬隊友」時,原本可能將大魔王順利打趴的行動,卻極可能因路線偏離而有機會讓對手休養生息、甚至重新擬定一個更完整的策略反擊,這也常導致我方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前進。

  這樣也就罷了,白目、難以判斷情勢的「豬隊友」還常會造成內鬥、混亂,讓運動的能量無法持續前進,造成降低團隊戰力的「運動傷害」。做公共事務、不斷付出的公民運動若走到這一步,真的就是吃力不討好了。 由此可知,整個運動的「指揮官」是多麼重要了,他控制著整個運動的前進的步驟、節奏,甚至我們要出哪一張牌也都必須透過專業的「指揮官」來做判斷。

  但整個組織、運動是不可能只有「指揮官」一個人就能夠達成。 可是面對各式各樣、多元的人們,面臨可能多頭馬車的危險下,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有齊心一致的行動、思維達成任務呢?

  實務經驗讓我漸漸地演化、學習到「溝通」必須越來越進化而且要有技巧、想法、思維也需要越來越完善,還要有一個開放的心胸來溝通與傾聽,以及要有一個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面對危機處理、並迅速地將之處理完畢的判斷力。

  對了,最後還要有一個很棒、幽默的口才,來逐一說服佔據各地山頭的大家,並讓大家有一個共同步驟,以抵達運動目標的動作!(最後才發現這一個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啊!我還在努力練習拿到這些技能中,努力鍛鍊自己到盡善盡美~~)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參加南投孔雀園公聽會。
  • 張凱惠小檔案
  • 現職:《爽文你好嗎》書籍作者、林爽文文化研究者、藝術文化工作者、也品文藝工作室負責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南投公啥喙召集人、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 
  • 經歷:身為「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的年輕理事,卻在南投家鄉擁有豐富的公民參與經驗,不但身為「南投公啥喙」的召集人,努力耕耘故鄉,希望南投農村的居民都能充滿公民意識,讓南投不再是一個深處台灣內地、落後的公民荒島! 
  • 公民參與事蹟:二〇一五年曾以「南投公啥喙」召集人身分,積極在家鄉集集掀起與地方不公不義政策的各項抗爭運動;二〇一六年參與台灣反賭博合法化聯盟,前往澎湖進行博弈公投行動,積極投入反對南投孔雀園BOT,竹山防空壕等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